腸道菌群研究火遍全球,
AKK菌作為腸道菌群圈內的“小鮮肉”,
是有望和乳酸桿菌、雙歧桿菌一樣
紅到“出圈”的新一代明星菌種。
![]() |
腸道菌群圈的“當紅炸子雞”
備受關注的AKK菌
——嗜黏蛋白阿克曼菌
(Akkermansia muciniphila,簡稱AKK菌),
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的腸道原籍厭氧球菌,
于2004年分離發現,
為了紀念荷蘭環境微生物學家
Antoon Akkermans,
將其命名為AKK菌。
近期,
Natrue Medicine刊出了
AKK菌人體試驗研究結果,
再次證明了AKK菌的不俗實力。
研究發現,
炎癥性腸病、肥胖癥和II型糖尿病的
患者體內的AKK菌含量低于健康人群。
其系列小鼠實驗也表明,
補充AKK菌可以改善
酒精性肝病、葡萄糖不耐癥、
胰島素抵抗等病癥,
甚至于可以
提高某些癌癥的免疫治療效果!
這些發現使得AKK菌備受關注,
成為腸道菌群圈的“當紅炸子雞”!
有趣發現:死菌比活菌更有效
![]() |
Nature Medicine 7月1日刊出的這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研究,由比利時魯汶藥物研究所Cani團隊完成。
研究將超重/肥胖的胰島素抵抗者隨機分為3組,2個干預組分別每日口服10¹º個活Akk菌和巴氏滅活AKK死菌,對照組服用安慰劑,持續三個月,期間不改變飲食習慣及運動習慣。
安全性和耐受性評估表明,所有志愿者均未出現不良反應(肝,腎功能,炎癥),且耐受性良好。實驗結束后,無論補充活菌還是死菌,糞便中AKK菌都有顯著增加,但未影響腸道菌群整體的結構。
死菌比活菌更有效
與安慰劑組相比,補充AKK死菌組顯著降低了胰島素抵抗、脂代謝相關參數(低密度脂蛋白、膽固醇、甘油三酯)、炎癥標志物(血漿脂多糖,γ-谷氨酰轉移酶,天冬氨酸轉氨酶,DPP4)、全身組織損傷和肌肉特異性損傷的標志物(血清乳酸脫氫酶、肌酸激酶)以及白細胞計數,而白細胞計數的升高與糖耐量異?;騃I型糖尿病的風險上升有關。
![]() |
脂代謝相關參數的變化。A:總膽固醇;B: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;C:甘油三酯
可謂是好處多多,而這么多的改善指標,補充AKK死菌的效果都比補充AKK活菌的效果更顯著!
減肥明顯
與安慰劑組相比,補充AKK死菌組減輕了2.27kg的體重,1.37kg的脂肪,臀圍少了2.63cm,腰圍少了1.56cm。
![]() |
人體測量參數的變化。A:體重;B:脂肪量;C:髖圍;D:腰圍
我們有望吃上AKK菌
研究結果蘊藏巨大商業價值,
研究者已經申報了多項專利,
并創辦了公司生產AKK菌。
雖然后續研究和商業化應用還有待推進,
但期望在不遠的將來,
我們真的可以通過吃有益菌
來保持健康!
同時,鑒于已經證明的諸多益處,
我們有必要注意要保護好我們體內的AKK菌。
酗酒和高脂飲食,
會降低我們體內AKK菌的含量,
服用原花青素豐富的水果蔓越莓、
高豐度咖啡酸的檸檬,
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
幫助我們提高體內AKK菌的豐度。
健康生活,從養好腸道菌群開始!